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 被用坏的工具 (第15/17页)
看史怜古人。现在我们看所谓古代的正史剧看的津津有味,其实,真正的历史看的人脊背发凉。 拓跋焘在国史之狱事件中又一次大开杀戒,但一个人却幸免于难,他就是《国书》的副主编、中书侍郎高允。 崔浩要把国记刻成碑林,高允是反对的,但事发后高允照样也在被捕之列。 因高允曾经当过太子拓跋晃的老师,拓跋晃有意保护他。在崔浩被捕的当夜,拓跋晃把高允招进宫过夜,第二天一早带他去见拓跋焘,当时高允还不知道崔浩被捕。 到了宫门口,拓跋晃提前嘱咐高允:一会儿见到皇上,凡事听我的,皇上如果问话,你只要依我话回答就是。 见到拓跋焘,拓跋晃抢先一步:高允平时做事谨小慎微,国记的事情都是崔浩决定的,请陛下免高允一死。 高允这才知道---崔浩出事了。 拓跋焘问高允:国记都是崔浩写的吗? 这不废话嘛,明知故问,崔浩一个人能写这么多?高允如实回道:其中的《太祖记》是著作郎邓渊写的,《先帝记》、《今记》是我和崔司徒共同写的。 如果高允只说这句话,那只是证明他知道拓跋焘是明知故问,故只能如实回答。那么后面这句话,就能充分证明高允刚正不阿的品格了。 高允接着说:但崔浩的公务繁忙,只是国记的总编,具体撰写的工作我比崔浩干的还多。 拓跋焘勃然色变:这么说,你的罪超过崔浩,岂能饶你! 拓跋晃慌忙替高允辩解:高允一时吓糊涂了,语无伦次。我刚才问过他,他说都是崔浩写的。 拓跋焘问高允:真如太子所言? 高允回道:臣罪当诛,但不敢说假话,太子念在臣给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