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的日常生活_第5章 情感篇:古人谈恋爱,不在七夕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章 情感篇:古人谈恋爱,不在七夕节 (第5/21页)

。男子二十五以上,女子二十以上未成婚者,谓之过时。”也就是说,明朝男子的结婚年龄大多在16~25岁,女子的结婚年龄大多在14~20岁。有学者根据《明史》中的数据统计,明朝女子的结婚年龄在17岁左右,与黄佐的记载吻合。清朝也延续了明朝的传统,17~20岁之间是大多数男女的结婚年龄范围。

    有的人可能要质疑了:不对啊!我们看电视剧里清朝的皇帝和嫔妃结婚时大多是十三四岁啊,康熙13岁的时候就已经生孩子了!不错,清朝皇室的结婚年龄是小,但那继承的是满族人的传统,汉族人结婚没那么早。

    综上所述,古人的结婚年龄呈现越往后就越晚的趋势。拿今天的年龄作类比,汉朝人初中就结婚了,唐朝人高中结婚,而在宋、明、清三朝,想结婚就得高中毕业了。如果你是宋朝的读书人,想结婚就得大学毕业了!

    43 古代结婚难吗

    对于当下的年轻人来说,“结婚”是个老大难的事。很难遇到喜欢的人恰好也喜欢你,这是主观上的“结婚难”。婚礼的繁琐程序和诸多准备是客观上的“结婚难”。因此,“结婚”让很多年轻人望而生畏,甚至有不少人会想,一辈子就这样一个人算了。那古人结婚难吗?

    在上古时期,婚姻制度和今天不一样,结婚是不难的。无论是群婚制,还是抢婚制,婚姻都是相当随意的。确切地说,那时候并没有严格的婚姻,大家开心就好。进入文明社会后,一夫一妻制形成,婚姻就变得重要而繁琐了。

    古代儒家社会,很少有自由恋爱,因为在保守的主流价值观下,未婚男女很少有接触的机会。古代大部分婚姻都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说白了就是在长辈安排、媒婆介绍后结婚。这种婚姻中的夫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