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的日常生活_第5章 情感篇:古人谈恋爱,不在七夕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章 情感篇:古人谈恋爱,不在七夕节 (第6/21页)

妻双方,在婚礼前都不一定见过彼此,也就无所谓喜欢不喜欢了。所以,古代的包办结婚不会存在“主观上的结婚难”。近年来,大龄男女们知音难觅,很多人又开始怀念起“父母之命”式的包办婚姻了,管他喜欢不喜欢,至少省事。

    我们来重点说说古代“客观上的结婚难”——繁琐的程序。早在先秦时期的《礼记》中,就规定了婚礼程序的六个步骤,称为婚姻六礼,这六礼分别是: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我们具体说说这六个步骤。

    首先是纳彩,其实质类似今天的求婚。分为两步,先提亲,后纳彩。古人的求婚不需要情侣双方出面,有媒婆和家人就够了。纳彩前,媒人要去女方家提亲。提亲的时候,媒人要介绍一下男方的个人概况和家里的情况。这时候,媒婆的三寸不烂之舌就派上用场了,必须把男方神吹一顿。《笑林广记》里有这样一个段子:

    古时候有个穷小子,天天为生计发愁。邻居就逗他:你只要找媒婆说道说道就好了。穷小子不解地问:难道媒婆有什么发财良方能让我飞黄腾达?邻居笑着说:无论多穷的人,经媒婆的嘴一夸就发迹了!

    媒人提亲成功后,男方的家人就要准备去女方家正式纳彩了。纳彩的“彩”,跟今天的彩礼是一个意思,但还不是正式的彩礼,只能算见面礼。古代纳彩一般送大雁。为何用大雁呢?主要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雁这种候鸟“木落南翔,冰伴北祖”,是一种顺乎阴阳往来的动物,用雁纳彩,象征顺乎阴阳之意;另一种说法认为雁代表忠贞,雁失配偶,终生不再成双,用雁纳彩象征对忠贞的追求。如果条件不允许,纳彩时找不到雁,也可以用鹅来代替,古人把鹅看作家雁。

    纳彩之后是第二道程序,叫作“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