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生存指南_第069章:既原始,又不原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069章:既原始,又不原始。 (第4/8页)

对捕捞。而近些年,沿海各个军阀打来打去,地方豪户也就变得保守起来。

    还是乱世黄金。

    建造大船,或许转眼间就被军镇强征,一去不回,不如屯着现钱,关键时刻甚至能救命。

    造成的结果就是高效的大对捕捞近些年在明州地区已经非常少见。

    朱塬也可以肯定,当下舟山渔场的年产量,肯定连记载中大概的300万斤都不到。

    现状之后,就是一些更具体的细节。

    说起海洋捕捞,这年代的一个关键名称,就是‘鱼汛’。

    远离海边的人想象中沿海百姓随便撒网下去就能满载而归的情形是不存在的,特别还是这种生产力低下的年代。

    这又涉及到某个‘耐久’名词,时间地点不对,随便驾船出海捕鱼,收获可能还抵不过对船只渔具的‘耐久’损耗。

    于是就需要等待某些鱼类在某一时间某一区域大规模聚集的‘鱼汛’。

    这里又是一个不原始的地方,当下,明州沿海居民已经总结出了每年四季的鱼汛大致情况。然而,每年收获八成都要靠清明之后四五月份的大黄渔汛,又是回归原始的缘故。

    生产能力不足。

    就说春季的小黄鱼汛。

    这本该是与初夏的大黄渔汛相当的一次丰收季节,然而,每年二月开春后小黄鱼从南向北聚集洄游,一路穿过舟山群岛区域,却没有停,而是跑去了长江口外的佘山洋。

    近期海上舆图越来越明确,朱塬知道,佘山洋在距离明州东北方向的两百里到三百里左右,大概是嵊泗列岛的正北方。

    这样一段距离,放在几百年后,不算甚么。然而,这年代,别说嵊泗列岛再往外,敢去两百里外的嵊泗列岛区域捕鱼的,都少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