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遗忘的角落_第四章 被用坏的工具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 被用坏的工具 (第8/17页)

自己的抱负有了实现的可能。

    鲜卑守旧势力依然很强大,他们不会甘心一个鲜卑人的帝国受汉人的摆布,但拓跋焘的屠刀使他们意识到,他们的战场不应该在反叛篡位领域,而应该转移,转移到意识形态领域。他们最终也找到了反击的最有力武器。

    佛教。

    佛教是一种舶来文化,但在中国包括全世界都显示了惊人的生命力。这正好被胡族们利用,作为对抗中原本土儒学的反击武器。

    佛教在北魏的兴起,自然会影响本土儒家意识形态在北中国的地位。崔浩不是没看到这一点,但儒学更多的是一种治国方略,而非宗教,为抵消佛教的影响力,崔浩准备拿中国本土的宗教来反击,这自然就是道教。

    崔浩向拓跋焘推荐了一个道士,此人叫寇谦之,已在嵩山修道七年。

    415年,寇谦之宣称太上老君亲临嵩山授予他天师之位,赐《云中音诵新科之戒》二十卷,成为北天师道的开山鼻祖。423年,他又称老子玄孙李谱文降临嵩山,亲授《录图真经》六十余卷,赐以劾召鬼神与金丹等秘法,并嘱其辅佐北方“太平真君”。这个北方的太平真君,自然暗指拓跋焘。

    424年,寇谦之亲赴平城献道书于拓跋焘。

    被“上天”尊为太平真君,拓跋焘自然非常受用。后来,拓跋焘听从寇谦之的进言,改年号为太平真君,并封寇谦之为国师。

    一个鲜卑人,居然被劝说成了道士皇帝,崔浩在北魏帝国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崔浩头脑有点发热,想趁热打铁,彻底铲除佛教。

    拓跋焘刚开始还算冷静,佛教生命力顽强,信徒甚众,全面铲除基本是不可能的,如果全面禁佛,会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