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 被用坏的工具 (第12/17页)
灭佛招怨、明辨姓族遭忌、侍宠抗储遭恨,最终因国书事件惹得拓跋焘忍无可忍,不得不杀他来平息鲜卑贵族集团的怒气,来维护皇权的稳固。 诚然,这种说法很有说服力,并经过了翔实的考证。然而,我想,有个最主要的导致崔浩被杀的因素,被史学界所忽略了。 这个最主要的因素,就是这些告状的鲜卑贵族,无意中选择了一个最佳的告状时机。 不在喜悦时许诺,不在忧伤时回答,不在愤怒时做决定,此警句虽然启示意义不言而喻,但人皆凡胎,很少有人做决定时不被个人情绪所左右。 崔浩被拓跋焘诛杀,是在450年7月5日。450年,对南北朝来说,是很值得纪念的一年。 450年春,拓跋焘率大军南征刘宋。魏军长驱直入,直达悬瓠城下。 悬瓠,今河南汝南。 《水经注》载:“汝水东迳悬瓠城北,城形若瓠然。”翻译成白话意思就是:汝水自西向东,折而南流,绕汝南城蜿蜒东去。汝水像一条长长的瓜蔓,汝南城则像瓜蔓上悬垂的一个瓠子,故称悬瓠城。 拓跋焘十万大军,根本没把守城的一千宋军挡在眼里,但悬瓠城军民在陈宪的领导下,顽强阻击魏军。拓跋焘十万大军围攻了整整42天,损兵7万,竟然没把小小的悬瓠城攻下,悻悻撤军。关于此战的详细过程,前文已述。 450年秋,宋文帝刘义隆想“封狼居胥”,组织了历史上著名的元嘉北伐,辛弃疾的“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把这次北伐说很不堪,但其实没那么惨。 拓跋焘虽然反击到瓜步山(今江苏六合东南),饮马长江,与刘宋首都建康隔江相望。但北魏最终过不了长江,军中疫病流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