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百五十三章 青君 (第5/6页)
下面堵住了嘛。 而且,不用保漕运了,从明朝就开始的“保北不保南”的黄河策略,也基本上可以废弃了。 不过,安徽的事,刘钰管不着。 但从廖寒辉的介绍里,刘钰心里一个“钓鱼执法”的计划,渐渐成型。 阜宁,就是上次大灾下南洋时候,逼刘钰不得不搞纯粹“扔钱”的青苗贷地方。 既然那里伴随着新河修好,要改成灌溉区,刘钰觉得自己这钱不能白花。 自己的青苗贷,在那边颇有影响力,毕竟算是个慈善组织。暗里却遍布耳目。 如今修新河要经过那,定是要动员那里的百姓的。 钓鱼执法,怎么钓? 刘钰心里已经有了个大概。 见廖寒辉说到了计划中的阜宁灌溉区,正在那说起前朝和本朝的诸多“恶政”。 “以往要保漕运,涝的时候,却要往田里排水;旱的时候,田里禾苗半枯焦之际,却要保漕运的水不可用来浇地。” “如今漕运被废,这新河修好,涝的时候可以排水,旱的时候正可浇地。这才叫河。” “若新河修成,连接淮安至阜宁,据我查算、清点,至少可增120万亩的水浇田。” 当廖寒辉的手指挪到了阜宁、射阳等地的时候,刘钰道:“这一段,必是要组织百姓,征发民役的吧?我看,只靠厢军,怕是不够。” 廖寒辉忙道:“正是。国公不问,我也准备说。还是要请国公出面协调,将粮米器具,走海路运送过去。” “那里正是这几年下南洋的主要地方,国公在那边也算熟悉。既是青苗贷能遍布各县,想来粮米器具也无问题。” “今年无灾,我的意思是……” 他看了眼刘钰,终于道:“我的意思是,欠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