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百五十三章 青君 (第4/6页)
道:“正是如此。多大点事呢?廖兄既是治水的行家,术业有专攻,你既自信,我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趁着酒兴,不如将这治水图册展示一番,我也看看。” 廖寒辉点头应下,很快,一副巨大的地图就被挂了起来。 廖寒辉自端着一杯酒,来到图前,当真有那么指点江山的气度。请下载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不过刘钰只觉得感慨,同样都是铁器农具,同样没有机械,同样的百姓,几乎差不多的生产力水平。 同样的工程,不同的组织能力,放到后世关于淮河入海的灌溉总渠,也就是一个地级市的动员水平。 同样是铁锹、土筐、清河口水平的枢纽,一个地级市展开动员,11月开工,5月完工。 而放在此时,需要举国之力,需要拿出一年的财政总收入,数年不能有大动作的举国之力。要调集全国的资源,南洋的米,辽东的豆,京畿的铁,松江府的钱,甚至还要去荷兰借款。 举国的动员力量,堪堪比得上日后的一个地级市。 前一世见多了大工程,此时廖寒辉虽然激昂慷慨,指点江山,刘钰却没那么兴奋,只是静静地听着。 入海运河通道,经过的地方,正是这几年下南洋人口最多的地方。尤其是大灾的阜宁。 新河要从高家堰引水,走淮安、阜宁,然后入海。 日后,还要修一条三道堤,拦在黄河和新河之间。 按照廖寒辉兴奋的介绍,将会把阜宁等灾区,变成灌溉良田。 当然,虽然是在苏北干活,但其实最高兴的,应该还是安徽。 淮河水灾的一个重大原因,就是前朝加大顺的保漕运政策,使得洪泽湖越来越高,上游水流不畅,稍微下雨就必然发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