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之友_分卷阅读669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669 (第3/4页)

呢。让史书上书写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不在乎史书怎么说他,一个字儿都不在乎;让五湖四海朝臣来拜让大邺疆土不断延伸?大邺如今虽胡风风行却是农耕文明,那样肆意开疆拓土只能是毁了国家。保障这个国度决不会腐朽?他不敢自比高祖显宗,显宗逝世四十多年,中宗肃宗还只是平庸而并不荒唐,四海臣服的大邺变成了前两几年的千疮百孔,他也没自信立下这样的誓言。

    他前几年受高祖影响很大,如今却也渐渐的想,崔季明当时要他跳出高祖的“手掌心”也有她敏锐的看法。她心里应该明白,至少是在殷胥这一代是不可能完全做到,她更是认为高祖提出的并不是绝对适合大邺的道路,大邺特殊的萌芽下特殊的改革下,必定会诞生无法抵抗的前路。

    殷胥的劳碌命使他有时候想想,既然如此,他就陪大邺看看,望着这挤满了人议论纷纷的书房,就像是望着满是水手的巨船,就看看他们能驶向何方了。

    一群人虽说是集思广益,但殷胥其实深知并不是人多就会让决策更英明,他先是允许各部外围人员将战事双方相关的内容都讲述一番,几位高官听取了意见后,大概对整体的态势有了了解,然后书房内的人一步一步减少。这次议论到最后的战略时,连俱泰和崔南邦这样的近臣都不留在屋内,只有军将和圣人商议,群臣站在廊下,这才感觉出来圣人的坚决态度。

    这是因为如果其余不上战场的朝臣也在,必定会对某些战场大略从自己的角度进行辩驳。户部会说粮草为难,工部会说工期太赶质量会达不到,这些问题当然也是客观存在的,但殷胥了解了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