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96章:我愿大明如大汉,宁以强亡,不为弱灭 (第2/8页)
出现。 建立武校,培养军事人才,始于唐,兴于宋。 唐承隋制,至武则天时了,增设武科。 宋代创立了比较完备的武科制度,并开始将武举制度与学校教育紧密的结合起来,呈现出体系化,成熟化的特点。 而武举考核的原则是:以策定去留,弓马决高下。 蒙元时期,对于汉人蔑视,自不愿见汉人习武,终元一代,并没有武举的开设。 而在大明建国的前一年,朱元璋就颁布了文武两科取士的诏书,广求天下能人贤士。 洪武三年八月,文科乡试如期而至。 第二年会试,会试三场过后,第十天殿试,朱元璋亲自观骑射。 朱元璋主张乱世用武,治世用文。 大明朝正是由乱入治之时,朱元璋的心思是:通过科举取士,一次性选取出文武双全的人才。 然洪武三年到洪武五年,文举连试了三年,朱元璋认为这些挑选出来的“后生少年”不堪重用,直接把科举给罢免了。、 直到洪武十七年,礼部多次上奏请求开设科举,加上各地官员被朱元璋杀得厉害,官员缺口很大,这才重新开设科举。 只是从此后只从文科取士,再无武举。 洪武二十年的时候,礼部这边再度上奏请开武举,被朱元璋驳回。 而后礼部尚书因罪降职后,至今礼部再无尚书人选。 朱元璋不开武举的原因,其实很简单:看不上。 一辈子打仗过来的他,看到那些后生晚辈的军事才能,就皱眉不已,军队随便抽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