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人_第二百一十一章 港口问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一章 港口问题 (第3/5页)

分船期,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运费爆涨的情况。

    其实这也是大型能源企业规避风险的一种常用手段,短租一旦遇到突发状况,可能出现运费爆涨几倍的情况,长期合同才可以保证运输成本的稳定。

    找大马海运合作,可不是华石油、华石化、华海油的一时兴起,而是经过充分考虑之后,迫不得已做出的选择。

    不仅仅是大马海运,还有新吕宋海运,同样被三家巨头签了不少长期合同。

    赵兴民签了三艘甲烷运输船的长期运输合同之后,才和竹铃等人一起观察着港口中的礁石号甲烷运输船。

    和常规的LNG船不一样,甲烷运输船的甲板上没有巨大金属半球构造,而是非常平直的集装箱甲板。

    同样,卸载甲烷的输气管道也和LNG船不一样,不需要低温维持设备,也不需要二次气化设备。

    港口的LNG天然气储存罐都是低温液化储存,储备的低温液化天然气,要输送给用户,中间设置一个安全的加热气化设备,避免液化天然气一下子气化,撑爆输气管道。

    但是甲烷运输船输出的就是气体,必须使用专门的低温液化设备,将天然气液化之后,才可以输入到港口的储气罐中。

    这对于LNG港口而言比较麻烦,但好在之前华石油公司已经考虑到这种情况,因此在港口增设了一个低温液化设备。

    幸好大马海运和新吕宋海运的运输报价比较低,两者抵消之后,并没有增加成本。

    不用增加太多成本,谁不喜欢。

    这也是为什么华国的能源三巨头,会看中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