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58 (第3/4页)
便有人表示,自己的城市自己做主,大家该投票表决这坊墙该不该拆。 于是那广陵王便顺应民意,命各坊官在各坊门下设置投票点。结果一统计,却是吓了广陵刺史一大跳,全城百姓居然有近九成都是赞同拆墙的。 那李穆便号称“民意不可违”,不等朝廷旨下就出了公告,命百姓自行拆墙…… 大概是他也知道自己行事鲁莽了,便随着那自辩的奏折又上了一道后世被称作“民意论”的奏书。 奏章里,李穆首次阐述了“民意不可违”的观点,认为朝廷做任何决策都该先问清民意,得到百姓理解和支持的政策才能最好地上行下效,事半功倍…… 此文一出,朝野上下为之一片震荡。之前世人都认为,治理天下是朝廷的事,百官订下政策后,百姓只要遵从便可。至于百姓是不是能理解,从没人去在意。这却是头一次有人提出,该从百姓的观点来制订政策。 这一役,李穆锋芒毕露。朝中便有人有心挑拨,只说当初该定他为太子才是。 那依旧被人称作“二十三郎”的太子听了此话后却只微笑不语。别人不知,他可是亲耳听到宣仁皇帝对窦氏皇后嘀咕,“亏得没立那小子为太子,他那激进的手段,管一方之地也就罢了,若是管一国之地,国将亡矣!” 可见那一向讲究个中庸之道的宣仁皇帝,虽然选择了支持李穆在广陵郡的“胡闹”,到底还是嫌他手段太过激进了些。 那坊墙被拆除后,不管朝中诸臣有何看法,李穆依旧照着他的想法,让人留下坊门没动。他将那坊门直接改造成了公示墙。凡是朝廷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