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40 (第3/4页)
亦友,却更像一个同行者。邵飘萍常常赞扬许宁的学识,而他自己却才是一个真真正正的大才子。生在清末的邵飘萍,年仅十三就考中秀才。二十岁出头,他在北大师生的帮助下创办了。从此成为百姓的喉舌,官僚畏惧的一杆铁笔。 袁贼称帝,宋教仁遇刺,五四□□,乃至之后种种大事,邵飘萍顶着各方压力,将实情诉诸于笔端。 还记得当年他在北平首创时,曾对几位学生友人道:“我之所以写新闻,是为监督政府,唤醒民众。新闻记者既然被称为布衣宰相、无冕之王,就该有自己应承担的道义。” 而今天,他终于为了这一份道义,送出了性命。 鲁迅曾说如今之中国人,是冷漠的看客,生锈的刀斧。 但是邵飘萍,就是唤醒看客的一剂良药,是清除腐锈的清泉。 “张作霖为了杀鸡儆猴,处决了飘萍这一批报人,以为我们会胆怯。”梁琇君冷笑道,“可笑他不知道的是,这非但不会泼凉我们的热血,只会浇灌我们的怒火。” 她看向许宁:“听说飘萍上刑场时,对监刑的官兵大笑,从容赴死。元谧,只要日后我也能有飘萍这一分风骨,就值得了!” 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邵飘萍这一生,无愧这十个字。 许宁缓缓平复心绪,他看着情绪激动的梁琇君,轻声道:“这不值得。” “元谧?”梁琇君疑惑地看着他。 许宁正欲开口—— “他说的没错,这根本就不值得。” 却有人突然插(cha)入进来,打断了两人的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