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59章 你想比什么? (第4/8页)
继续补充道:“既然是神魂在承担因果,轮回报应,那rou身不过皮囊而已。是非种种,哪怕rou身堕入魔道又与神魂何干?只要心中有佛,无论身处何地,无论是贫富贵贱亦或者身体残缺,皆身处极乐天国。 所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最后那四句话振聋发聩,在场众多僧侣竟然久久无言,整个佛堂内安静得针尖落地都能听到。 身为菩提树,神魂乃明台。既然明台上本来就一尘不染了,又何必去擦拭呢?你们整天修行真是修的个寂寞! 刘益守的话语本身听起来像是极端无耻的诡辩,但话题却已经是高端到了天上,甚至隐约触碰到了此时佛教的天花板。 现在这个时候的佛教讲求苦修,也就是说,只有让rou身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才能成佛成圣。越是苦修,越是“虔诚”,给佛祖的“越多”,那就越是一心向佛。 萧衍的种种做法,包括在国内大兴土木的建设佛寺,都是基于这个论调。要不然,谁会无聊瞎折腾? 而刘益守说的这些,乃是数百年后的禅宗思想精髓。换言之,你怎么“讨好”佛祖那都是无所谓的,本身执着于此,就是堕了魔道。 真正向佛只要心中有佛即可。强调自性佛、自性法、自性僧,皈依者皈依自性。 一句话概括:佛在哪里?佛在心中。 顺着这个思想延伸下去,那么佛法讲究的是人可以自我超越,人可以成为你理想中的一种圣人、仙人,佛菩萨,这是将中国人文化的精神和佛法有机结合在一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