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6章 总有一款适合您 (第5/8页)
们把自己的名字签了吧。” 刘益守开怀大笑,让源士康将桌案上的一张大纸交给下面的人传阅。 很快,松了一口气的世家代表笑不起来了。 谷“刘都督,之前不是说减少一成租子……可这告万民书里面说的是,只收一成租子啊!” 终于有世家中人顶不住心中的愤怒,大声喊了出来。 原本,他们以为的是“打九折”。 现在,刘益守给他们出的方案是“打一折”。 这踏马差得何止万里!如果猜测刘益守的方案是打一折,他们来都不会来,大家鱼死网破,抄家伙上吧!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时候,颁布均田制。其田亩租调(无树的露田为租,有树的桑田为调)均为一成。 也就是说,自耕农交给国家的税收,理论上就是一成。当然,这只是理论上,如果真只有这种程度的田租,穷奢极欲的北魏皇族早破产了。 北魏还“创造性”的发明了很多杂税(其思想精华被宋朝继承),并且重复收取!也就是说,县里面要先收一次,郡里面也要再收一次。不同的人来收,同样的人被收! 国家的“正税”虽然只收一次,但地方上的“杂税”却是反复的利用各种名目收取,钝刀子割rou。 所以后面很多自耕农选择“挂靠”到郡县中的“大姓”,也就是所谓的世家那里,然后世家帮他们将自己的名字在县衙账册里抹掉,比如全家染瘟疫横死就是个不错的理由。 总体而言,自耕农的税负在其产出的五成左右,在没有战乱的时候。但是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