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72章 首位得主 (第3/4页)
真正埋头钻研数学问题的数学家,却是少之又少。 同样的问题在诸如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也同样存在,好在国家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开展了强基计划。 可惜时间尚短,还显不出成效。 至少这次是不行了,五个提名人当中只有韦昕霖是华国人。 另外四个分别是日落华裔龚泽,灯塔的约翰·格兰特,高卢的皮埃尔·塞尔,北欧的里纳特·卡尔松。 他们都是成名已久的数学家,但是陈默还是依次做了介绍。 当然,着重介绍的是他们在《未来》的论文。 说来有趣,除了龚泽之外,另外三个都不懂华语,却可以在《未来》上面发表论文。 这也是数学奖外国提名人最多的另一个原因。 因为数学论文不需要语言。 五个提名人都很紧张,最紧张的还数韦昕霖。 他紧张不是担心获不了奖,而是担心获奖。 数学与其他专业不同,谁的成就高低大家心里都有数。 韦昕霖很有自知之明,他的成就在五人当中不是最低的,但也不是最高的那一个。 最应该获奖的应该是高卢的皮埃尔·塞尔。 他不希望陈默因为自己是华国人,就把数学奖颁发给他。 那样他只会觉得羞耻,还会害了刚刚成立的默奖。 不只是韦昕霖,所有人都在等待陈默宣布获奖者的那一刻。 默奖公正与否,便在此时。 “获得陈默科学奖数学奖的是——” 陈默没有学着其他颁奖典礼那样,搞故意停顿加强悬念的恶趣味,而是直接宣布。 “高卢,皮埃尔·塞尔!” 下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