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 华夏上空的上帝之鞭 (第10/23页)
饭,《匈奴史》就认为,刘渊不是刘豹的儿子,因为他出生那年,刘豹已经七十多了。 这确实是彻头彻尾的抬杠,史载刘渊“姿仪魁梧,身长八尺四寸,须长三尺余”,可见他们家都是祖传的大胡子,大胡子的男人往往能老蚌生珠,譬如,当今的张大胡子。 无论刘渊是不是刘豹的儿子,但刘渊这个名字,你若翻遍史料,很难找到。原因? 《晋书》的作者是唐名相房玄龄,“名犯高祖(李渊)庙讳,故称其字焉”,所以史料中见到的一般是刘元海这名字。一人成皇帝,八辈祖宗的名字都是驰名商标,不容得半点侵犯,哪怕仅是重个字。李渊的祖父叫李虎,因此,虎牢关成了武牢关,后赵皇帝石虎也成了石季龙,当然,这都是后话。 不管是叫刘渊还是刘元海,事实是,由于长期居于中原,且是在跟上层汉人们混,匈奴娃刘渊受汉文化影响极深,已基本被汉化。史载他既喜欢研究《周易》这样晦涩的哲学课本,也喜欢博览《史记》、《汉书》这样的历史课本,学习累了也喜欢翻翻《诗经》这样的诗歌课外读物,积累了丰富的汉文化知识。 匈奴娃刘渊不仅自己喜欢学习汉语课本,还经常教育其他匈奴人多读汉书:一物之不知者,固君子之所耻也。 为了更好的学习汉文化知识,刘渊还给自己找了个好老师。此人叫崔游,上党人,即现在的山西长治市人,大名士,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丧服图,据说就是此君所撰。 刘渊继承了游牧民族人特有的彪悍身体,体貌伟岸,又受汉文化熏陶,汉胡结合,使他显得姿仪不凡、气场强大。再加上膂力过人、弓马娴熟,真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深得太原诸名流的推崇。 公元265年西晋武帝司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