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30 (第3/4页)
义忠太妃一听,连忙道:「回父皇的话,儿媳此次进宫是想要求父皇下一道赐婚的旨意。」以家礼自称,直接把事情定性作家事。 「明珠这孩儿年纪已经不小的了,前些年她有这个能力和意愿去为国效力,儿媳这个做母亲也没有什么能为她做的,只能不拖她后腿,把其他事情都挡下,好让她专心致志为国出力,为皇家增添荣耀。如今四海升平,百姓安居乐业,明珠再不嫁出去就得成老姑娘了。虽然她自己觉得没什么不妥之处,只是儿媳寻思,老了没有个孩子承欢膝下,一个人怪凄凉的,就算她弟弟愿意把膝下的儿女过继给她,但始终都不如亲生的妥贴。而且,成婚之后,下半辈子都总算是有个能知冷知热的人在身边。将来儿媳不在了,都不用挂心太多。」一番话就把一个深明大义,且疼爱女儿的慈母形象塑造出来了。 「那你看上的,是哪家的儿郎?」太上皇问。 「皇爷爷……」李明珠喊道。 太上皇表示一切自有主张。 「是儿媳娘家的侄儿,名唤韦昭。眼下在翰林院任侍讲学士一职。」义忠太妃把自己心里的人选说了出来。 戴权机灵地报出这韦昭的资料,「韦昭字弘嗣,少时好学能文,景和元年的状元郎。初授翰林院修撰一职,三年后,升任侍讲学士。皇上曾言其笃学好古,博见群籍,有记述之才。眼下二十有六,尚未婚配,」 太上皇闭目,他记得这人。 当初皇上还跟他提起过这个韦昭,说他书生气十足,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纸上谈兵,满口之乎者也。唯一的好处都就是博闻强记,能留在身边做个复述官和修撰文史而已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