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寒门之士[科举] 第49节 (第6/6页)
目光却极沉稳,即便中了乡试解元,面上却不见丝毫得色。 “恭喜泽远兄。” 丹阳县士子中,姜士昌朝着柳贺拱了拱手。 “泽远兄高中解元,我镇江府士子以你为傲。” 镇江府学诸生也在此时向柳贺道贺。 “解元郎,恭喜。” “南直隶四千士子,此人竟能名冠一榜,他的文章我定要细读。” “今科解元竟如此年轻,不知成亲了没?” 贡院前,士子们无论是否认识柳贺,此时都将视线投注在了他身上。 对于士子们而言,寒窗苦读数载便是为了这一刻,然而乡试一榜仅有一百三十五人能登名,四千考生中,一榜也只有一位解元郎。 谁人不盼着这荣耀的一刻呢? 见柳贺走出,那书吏笑道:“你便是解元郎。随我去见总裁及各位大人,考官们都极爱你的文章。” 柳贺便被那书吏领了上前,见过了两位主考王希烈和孙铤:“弟子拜见各位考官。” 王希烈轻轻抚须,笑道:“诸位不是想见见解元郎吗?果然是一位青年才俊。” 王希烈与孙铤不约而同地选了乙字号房治《诗》的考生为第一,孙铤喜爱其头场考卷的四书五经题,只觉这考生对经义的掌握有如老儒,但其文章风范却并不僵硬死板,反而有自身独特的风骨,之后的二场、三场文章同样出彩。 眼下朝廷要求三场并重,乙号房考生的卷子不仅经义出众,于策论也相当有见解,一看便非是纸上谈兵。 这也是唐鹤征第二、周汝砺第三的原因,唐鹤征的卷子策论上更胜一筹,见解之广远非其他士子可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