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60章,水、旱、蝗、汤,河南四荒 (第6/8页)
实有水旱蝗蹚的说法。但抗战时水旱蝗汤中的“汤”指的真是汤恩伯和蒋鼎文的队伍。 主要是汤恩伯押韵,所以便宜了蒋鼎文。 并且,“蹚”在河南其实是一个区域性的叫法,豫西叫刀客,豫北叫老抬,豫东叫捻子。 但水旱蝗汤是属于全河南的,不分地区的噩梦。 听说过水旱蝗汤,有谁听说过水旱蝗刀,水旱蝗抬,水旱蝗捻吗? 所谓“蹚将”,指的是在某些容易闹灾的地方平时为民,灾时为匪的一些农民。 有些地方严重到忙时为农,闲时为匪的地步。 而水旱蝗蹚的特点是连着闹,一般而言水过必旱,旱过必蝗,蝗过必蹚。所以水旱蝗蹚四字连用。 汤恩伯/蒋鼎文在河南拉杆子抓壮丁时,把大量这种人拉进了队伍,很多队伍就是原来土匪组成的。 闹得汤恩伯队伍的军纪,完全是令人发指的侵略军水平。 一旦出动,所过之处犹如蝗虫过境,鬼子入侵。 杀人取乐,绑架勒索,抢劫民财,jianian**女,倒卖人口,无恶不作,寸草不生。 基本做到了绝不让鬼子来祸害河南人民。 有一个词叫“跑老汤”,意思跟“跑老日”一样。就是说听见汤部要来,要像听见鬼子要来一样赶紧跑。 至于花园口大决堤,就是民国三大惨案之一。 1938年,为了阻止日军的进攻步伐,打乱日军的进攻计划。 委员长下令,扒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区北郊17公里处的黄河南岸的渡口——花园口。 造成黄河决堤,上千万人无家可归,上百万人因此死亡。 今年的粮食欠收,跟那件事也有一些关联。 总之,民国政府治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