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三十六章 激光聚变的冲击 (第2/5页)
冷却几个小时的玩意儿被吹的和马上就能迎来革新一样。 其实这就是靠着标题党欺负别人读书少。 反正会深入去了解的人不多,只要意识形态上证明已经正增益就行了!剩下的交给公知们去吹! 其实目前两个主流可控核聚变的方向都很简单明了。 目前国内主流的托卡马克装置就是靠着强磁场约束来确保反应,来阻断那种可怕的高温,缺点是强磁场通常都需要用到低温超导以及强大的电力,优点是可持续性,可以源源不断的反应。 理论上托卡马克装置只要运行时间够长,那就能实现正增益,比如现在国际可控核聚变项目iter就是准备用托卡马克装置来实现,目标是准备在二三十年内达到能量转化的q达到10以上甚至更高。 所以通常有突破的报道都是能够持续运行多少多少秒。 另外一种是nif这种点火装置了,其实说白了nif就是制作一种迷你氢弹,只是正统氢弹是由原子弹引爆,而nif的迷伱氢弹则是制成一个胶囊,随后四面八方同时射出高能激光引爆。 但这里为了意识形态和舆论上的攻势,再加上一点骗经费,‘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公布采取了相当无语的一种概念偷换。 那就是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只算反应过程中的,也就是1的激光换成了1.5的中子能量。 机器运行时的消耗那是一概不说。 其实仔细去读一下他们自己公布的信息就能知道,实际上算上仪器的使用,最终产生的中子能还不到消耗百分之一。 仅仅只是启动仪器制造激光消耗的电量就超过百倍最终产生的能量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