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七五章:皇帝的愤怒 (第2/6页)
处,可也很明显,魏徵这是在含沙射影,用这些好处来告诉自己这么做的坏处。 所谓的成材率更高,这指的不就是这十九人因为有了天子门生这个实情,在将来的仕途中必然会一帆风顺吗? 其实想想也是正常的,一个是自己亲自教导出来的学生,一个是还需要去熟悉适应的陌生学生,哪个具有优先的权力,这还用考虑吗? 对其进行专一的培养,指的不就是说自己可以对他们为所欲为嘛? 最直接的好处就是,自己想要什么,他们就可以给自己什么,没人会给自己提出反对意见,没人会给自己提出一些难处,至于难不难,那是他们自己考虑的,该将这个难放在谁的身上,那是他们自己的决定。 而对大唐江山社稷的稳定,的确有,几十年后,朝廷高层都是皇帝的学生,这能不稳定吗? 可这也是一句反话,既然高层都是你皇帝的学生,那天下那么多的书生又还有什么奔头? 苦读学问,谁不是为了将来可以走上高位?谁又甘愿于上限只能在某个地方? 长久以往,必然会对大唐的学子们产生巨大的打击,使他们无法安心的学习,而总是去担忧自己的将来。 如此一来,辛辛苦苦缔造出来的科举制度,虽然不至于废掉,但是其含金量以及学子的参与兴趣却会极大的减小,换言而知,这个决定对于大唐来说,对于长久来说,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那卿觉得,朕当如何为之?”李元吉继续问着。 “朕觉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