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一九章:大唐子民的幸福生活 (第4/5页)
很正常,如果所有的税收只按照最终成品销售来缴纳的话,就好比啤酒作坊,他们收的粮食可不在少数,而他们制成之后,交给代理商,再由代理商自己去卖,或者分给下级代理商,难道只需要最后一个零售的代理商去交税吗? 这显然不公平,况且三十税一这个税率真的不高,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税收方面都是各收各的,相互不掺和,管理混乱的朝代,可能会重复收税,这个重复指的是同一种税目,同一个批次多次征收。 当然,想要避税其实也很简单,从原材料的生产,到最终的销售,都由自己一家负责,这样的话只需要按照最终的销售来纳税即可,可这种模式是做不大的,也赚不了太多的钱。 房玄龄虽然知道这些,可却不知道这种模式的税收已经达到了十税一的比例,也就是说,代理商越多,缴纳的税务就越多。 显然,对于朝廷而言,这事好事,可无论怎样,这笔账最终只能由百姓来买单。 “可这跟降低课赋有什么关系?”稀里糊涂的讲了一大通,可没一句跟课赋有关系的,这让不少人都有些头蒙。 “当然有关系,百姓手里有钱了,购买力也就上来了,购买力上来了,商贩所需要的货物也就多了,商贩要的货物多了,各个作坊也就需要扩大生产,扩大生产自然就需要多招募一些人手,而规模上来了,价格自然会降下来,价格降下来了,百姓自然也就愿意去购买,如此,便是一个完整的循环。 有需求才会有市场,泾阳县的例子就摆在大家面前,说句不好听的,现在从泾阳县城随便拉个百姓出来,放在长安普通百姓之间,那就属于最有钱的那一种,将两者放在一起,你觉得泾阳百姓会在花钱方面顾手顾脚吗?只要他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