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四四章:儒家的未来 (第3/5页)
姓的信条就是愚民政策。 虽然这一说法是在清末民初时期才提出来的,但实际上,有史以来,所执行的都是这一政策。 因为所有的权贵阶级,都属于既得利益集团,在当官之前,所有人都想打破这种垄断制度,但在当官之后,所有人都在维护这种垄断制度。 清朝倒了,民国起了,民智开了,可大多数时候,他们用的还是愚民政策那一套。 民国倒了,新华夏起来了,可是在前面的几十年,难道用的不也是这个政策吗?随着民众文化水平的提高,思维能力的进化,老旧的愚民政策已经不合适了,所以又出了一个新的办法。 当然,这个办法谁也找不出来毛病,因为人民必须要爱国,至少,不能去坏国。 于志宁的这个思路,整体上是没有问题的。 可以看的出他已经认识到了问题,也下定决心要改变,扎根基层,深入的去进行思想工作的开展,在高层方面,他们不再想着要用儒家的理念去治国。 这一点很好,很不错,可问题在于,于志宁给出的办法,依旧是愚民政策。 “这个办法暂时可用,但在将来,民智必开,若儒家不求进取,势必会再次被淘汰掉。”李元吉微微摇了摇头,继续道:“朕不想让民族的文化丢掉,但也不能死守旧的,而不去寻求新的。就像是耕种一样,袁让犁出来了,旧的直犁就必然会被淘汰。” 于志宁和孔颖达陷入了沉思。 李元吉可是给他们出了个不小的难题。 对于控制普通人的思想,儒家的办法很有效,但让他们去控制一些文人的思想,除非这些文人一开始就是接受了他们的教育,被他们洗过脑的。 就拿现在来说,十个四大书院中的学生交给儒家去洗脑,他们能成功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