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六三章:读出来的未来 (第2/5页)
己下面的士兵根据资料进行分类,什么样类型的人,就将资料放进哪一种类型中去,以便于后续的分配管理。 当然了,这么庞大的工作,仅仅只是依靠这些人来完成,显然是有些难度的。 于是,那些临时工性质的军校生,再一次成为了一块砖。 一百多人被分散在各处,一个人平均需要负责二三十个队的资料,除了需要收集,还需要进行甄别,以防止资料归档错误等问题的发生。 至于为什么选择这些军校生来干这些事,原因很简单。 用后世的话来说,这些都属于高学历人才,比起那些连读一封信都要结结巴巴的大老粗们而言,这些军校生出口成章那已经成为了常态。 加上这是第一批从民间招募的军校生,而且注定了他们从毕业开始,就要高人一步。 李元吉不想砸了自己的招牌,那么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的给这些军校生开小灶,让他们接触的更多,学习的更多,等他们到了部队以后,唯一欠缺的,只能是实战经验。 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军校生的含金量,才能确保更多的人才可以通过这种渠道晋升上来。 而这,也是维护皇权的一种手段。 邱河将资料递交给了负责他们的军校生薛仁贵,而按照计划,他们这些队正完成资料归整之后,可以在长安自由活动,等到军校生确定资料无误之后,方可休假回家。 邱河本就是长安附近的人,所以对于回家也就更加迫切了些,毕竟自己已经将近五年没有回家了,家里现在是什么模样?自己也一无所知。 但是相比较于回家,邱河同样重视的,是自己那些部下的去处问题。 自己一个队满编五十六人,战后回到长安的,只有四十一人,而选择离开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