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唐儿归_第600章 中书省变司礼监?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00章 中书省变司礼监? (第4/5页)

的,是一套大唐与五代制度的杂糅。

    在中央层面,是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加上枢密院并行的格局。

    但运行一段时间后,张鉊就发现了大量的职权重叠不清和推诿扯皮等情况。

    因为实际上三省制度在唐中期以后,就已经名存实亡。

    枢密院的很多职权,以及后梁、后唐的朝堂架构,跟三省制是有重复的。

    最大的问题,就是三省制这套职在辅佐皇帝的官职体系,最初设计的时候,把皇帝都想象成了唐太宗这种标准的。

    但实际上,从古至今这么多年,能有几个皇帝像唐太宗一样勤于政事、知道百姓疾苦,而又能虚怀纳谏的?

    特别是门下省,那一串串职责,皇帝但凡肚量小一点,根本就执行不下去。

    所以三省的职责,直唐太宗以后,逐渐就开始被更需要听命于皇帝的各种使职给分夺了。

    同时,三省制度,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文官权力的高度集中,若是英明的君王,尚能驾驭,遇到几个能力不那么行的,只能是被耍的团团转。

    张鉊没有唐太宗那份自信,唐太宗很有信心把接班人都培养成跟他一样的贤君,张鉊则估计自己的后代,庸主应该是占大多数。

    当然,他也不想用唐朝那种养蛊式的继承人培养办法,所以三省制度必须要因时做出改变了。

    张鉊的设想,是将跟皇帝关系最为紧密的中书省,彻底改成皇帝的秘书班子。

    把中书令这个职位,改为虚职,用来追赠,恢复同中书平章事的官称,作为丞相的加封。

    中书省的实际长官为中书侍郎,主管进呈国家政务,宣布诏令,将大臣的奏疏呈递皇帝御览,挑选,区分紧要与非紧要后,分别呈给皇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