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之友_分卷阅读60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605 (第1/4页)

    的皇帝就如此盲目浑然不知似的。

    高祖时期,以大营的设置来削弱地方军权,到了肃宗又整改府兵制度,仍然藏污纳垢,在叛军大旗一立起来的时候,各地都冒出了兵来。也未必不知道自己的改革有漏洞,而是想前进,就只能妥协。

    殷胥下一步,必定还是要让兵权更往中央走。大营制度实施得还算不错,也证明他定点放置名将带精兵的模式没有错,大营数量不多,还方便了朝廷对于这几座大营监督和培养。只是原先,大邺内部各个州城的地方将领位置高于刺史,怕是以后要再降一级,甚至有刺史代领都有可能。

    幸而大邺尚武,文武官员并无界限。文官若想要做到高位,没有年轻时候带兵打仗的经历,是必定会被人诟病的;武官做到顶尖,没有个读书的功名在头上,也往往会被人叫做莽夫。部分州县让刺史领兵,虽有不妥,问题却不至于太严重。

    崔季明在郓州参加了几次小朝会,有不少人提出想让地方武将缩短任期,在这里干两年就调到下一个地方。这法子来抑制州城的兵权,却疏离了主将和士兵,搞的主将连手底下的兵都不认识就调到下一个城池去了。这才是真的问题太大。幸而她还犹豫着要不要开口,殷胥就给拒绝了。

    他虽然不想让内部再起乱,却也知道不能让内陆不多的兵力再完全失去战斗力。

    如此一来,崔季明手下的几万士兵被分到各地,她手底下挑出来的都是心头rou似的精兵,还有两万多左右。打仗不是拼人数,倒也是够用了。

    而从郓州通黄河的河道完全修建好,趁着今年殿试还未开,殷胥想急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