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节 (第7/12页)
丘墓室。孔夫子只见了开端,而后愈演愈烈。那变化的起源却是特别朴素的:在礼崩乐坏的时期,人们失土流散,怕在远方呆久了回来认不出祖宗所在,于是垒起土堆作为标识。” “皇太后回忆一下,如果是小小的坟丘,是不是像一个屋子的房顶?一方面,人们越来越把坟墓想象成一座冥居,上有顶,下有室;另一方面,人们占有之物越多,想带进地里的东西也越来越多,于是,地上的土堆一点点变大,地下的墓室也变得越来越开阔,慢慢地,它不再是一座房子了。” 上官问:“是什么?” 刘贺没立即回答,而是从一盏青铜雁鱼灯里,摘出行灯。那是一件缸灯和行灯两用的精巧器物,大雁嘴里叼着的一尾鱼是灯罩,油灯冒出的烟雾被罩子笼住,经大雁长颈弯进肚子,溶于肚内的水中。需要行走时,鱼罩下面的灯盘有把手,可独立取出使用。 他把行灯举在半空,微光浮于穹顶,映出若隐若现的彩绘图案。那是用粉色绘制的夜空,用墨线勾勒出九天云气,再以朱砂点亮二十八宿繁星。 他回答:“是宇宙。” 一座完美规制的汉墓xue,最基础的构造,就是天圆地方——头顶是穹拱顶,绘上云图星空,象征整个宇宙;脚下是方室土地,放置仪仗生活所需要的所有器物,象征人世。这一切都以墓主一个人为中心。 所以,一座墓就是一个汉人心中天地人间的精密模型。 在大量的墓室当中,都绘有墓主出行的壁画,比如在平陵里就有刘弗陵车马烨然的长幅出行仪仗图,且有完整的车马间,陈列真实大小的驷马金车、驷马鼓车、斧车、属车、骑吏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