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75章:尽诛九族! (第8/13页)
姓们去学习的过程中,无疑会被一直深化,影响。 后世有言,当一句话天天都被提及的时候,就会生生的刻在脑子里。 这些因为邸报学习而有识字能力的百姓,他们对于整个大明的忠诚,将会变得非常之坚固。 并且在往后不管是招收更方面人才的时候,培养起来也更为方便迅速。 “办,必须要办,且不能小办,得大办,咱看呐,邸报这块,得形成章程,任何人都不得阻碍邸报的传播,要让这邸报,哪怕是身处边疆的百姓,都能拿到。” 朱元璋想明白了,想清楚后,大声说道。 这其中的一些东西,琢磨起来,完全是在不断的稳固整个大明江山,比之科举,更加重要。 这也就意味着极有可能,当大明有难时,振臂一呼,四方响应,八面云从。 如此民心,可堪大用。 “大孙,你这脑袋瓜子怎么长的,古往今来,天资聪慧者如过江之鲫,浩瀚无垠,可却从来没有谁,提出过真正的把控民心,而是防之又防。” “到了大孙这里,都玩出了这般花样。” 朱元璋赞赏道。wap..OrG 邸报很早就有了,在宋朝时候,就比较流行,但从来没有谁说利用邸报去影响民心。 这样的思维角度,属实新奇。 朱英笑了笑。 这就是格局眼光的不同,在后世因为时代的推进,民智的开放,对于宣传极为重视。 大明无独有偶,宋朝国弱,政策不行,底层百姓犹如牛羊,苦不堪言,即便有所影响也没多大用处。 甚至皇帝的谕旨,连汴京都很难出去。 且那个时候虽有活字印刷,但不受重视,包括现在大明的邸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