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60章:崭新的大明 (第6/7页)
孙,这可是泼天大功呀,完全可以称得上功德无量,活人无数。” “好大孙,好大孙!” 听到老爷子的夸奖,朱英面色平静的承受。 他当然极为清楚,这些作物所带来意义。 可不仅仅是在活命上,更是对于底层百姓劳动力的一种解放。 在此之前,所有的百姓都需要对土地的精耕细作,很少停歇。 一旦遇到什么灾情,就颗粒无收。 现在多了这么多的选择,那就完全不一样了,尤其是许多荒田,也可用来种植,且不需要太多的cao心。 北方亩产越三百斤左右,南方多一点,大致不过五百斤。 这些都是一等一的良田才有。 而红薯,番薯这些,哪怕是产量再低,也能有七八百斤。 脱毒的技术,也是朱英打算交给五叔朱橚,第一个研究的方向。 若是能把脱毒技术研究出来。 即便没有化肥,番薯和红薯的亩产,几乎也会稳定在一千五百斤往上。 要知道后世番薯正常栽培都有六千斤,高产可达万斤。 马铃薯也是差不多的情况。 现阶段朱英也不可能要求太高,有个一千多斤的亩产,对于整个大明来说,完全可以是一种质的变化了。 只有将劳动力从土地中大量解放出来,才能将工业的大门,彻底打开。 当朱元璋和朱英来到城郊这里的时候,已经可以看到数十名工部的官员,正在不断的计算着。 而数以千计的将士,都是卸下盔甲,撸起袖子,放下刀劍。 拿起旁边的锄头,就开始挖起来。 后面还有将士拿着箩筐跟着,将挖出来的马铃薯,红薯放到箩筐里,满了之后就送到边上给工部是官員们称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