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96章:我愿大明如大汉,宁以强亡,不为弱灭 (第6/8页)
今大明,是绝大多数百姓必不可少的一项消遣。 若有心人自然会发现,最近京师大小酒楼的说书人,都增加了不少古今历史上的沙场英雄事迹。 现在明初,历经元末大乱,武人的地位还算是不错的。 许多少年,更是由此生出沙场立功之心。 征倭在即,正是我辈少年,建功立业之时。 某大酒楼二楼包间。 “本王真没想法,当初的无心之举,却造就了如此局面,最近的京师,看得本王都有些陌生了。” 朱棣端着酒杯,听着下面酒楼大堂的议论,颇有些唏嘘的说道。 李景隆闻言,笑而不语。 无心之举这个词,有些过了。 “自从太孙入宫,这京师当真就是一天一个模样,便是我的月俸,都已经涨了数次,最为要紧的,是宝钞如今不断升涨,即便月俸未有变化,也相当比之从前多了不少。” “太孙深谙商道,又有高产粮种,未来大明,只会是蒸蒸日上,越发富足。” “如今万民归心,太孙亦是重视军士,更有开疆扩土之心,有比肩陛下之景象。” “且,太孙今年,堪堪十九。” 李景隆在说最后这话的时候,眼中蕴含深意,看向朱棣。 朱棣如何不明白李景隆的意思。 这是在规劝自己,不可和朱英作对,没有丝毫胜算。 十九的太孙,曾经就已经夭折过一次,如此命硬,不说活到七老八十,哪怕是五六十岁,也不是自己能够熬得过的。 朱棣心中苦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