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46章:大明根子上的巨大隐患 (第5/8页)
的情况,是多么的相像。 本来朱元璋的父母,也算是有些良田,完全可以达到自给自足。 同样是闹了饥荒,所以朱元璋出生后,就只能给地主放牛。 这种情况太普遍了。 “大孙觉得应该如何应对,关于土地不断被乡绅们吞并的问题。”朱元璋思索一番后,问道。 朱英回道:“其实说起来也简单,那就是恢复土地国有,天下土地,禁止买卖,皆由大明所掌。” “这般一来,乡绅们的土地,自然就不可能再次增多,也难以隐瞒。所以孙儿才说,必须要等番薯等作物,在大明普及开来后,才能如此。” “均田制不可取,所以孙儿便想到一种新的土地分配方式,即是分田到户。” “将土地进行划分,所有权归于官府,分配到户的土地,则只拥有经营权,不得进行买卖。” “按照土地的等级划分,定下分等次的赋税,包田者多产归自己,少产须填补。若是遇上天灾,则可以免除相应赋税。” “如此一来,但凡勤劳者,必定能逐渐的富裕起来,在接近温饱问题后,也可以供养子孙读书识字。” 朱英讲述的这些,其实就是后世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这个制度,在老爷子统治期间,当解决大多数百姓的温饱问题后,是完全可以复刻到如今的大明的。 朱英的这一段话,如同给朱元璋开了天窗,视线都变得清晰起来。 越是琢磨,便越是觉得可行性极强。 最为重要的是,和眼下团结乡绅地主不同,这个方法,团结的是百姓本身,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