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长孙_第393章:被打脸的朱元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93章:被打脸的朱元璋 (第6/8页)

元璋的神色,越发的不爽起来。

    军户制度是朱元璋最为引以为傲的,这封密报明显就是在打他的脸。

    大同左卫,地处边军,临近草原,曾立下不少功劳。

    而这封密报上所写内容,乃是大同左卫的军士联合起来,将都指挥使李林灭门。

    单单就这样,也就算了,顶多算是个造反事件。

    但这里面的述说,才是真正的揭露了目前卫所制度的弊端所在。

    卫所制度,便就是军士们分发田产,战时为兵,闲时种田。

    军士服役于卫所,带妻同行,以安定生活并生儿育女,每一军士有房屋、田地,月粮。

    行军时则发给口粮,衣装自备,兵器配给。

    军士在营,分守备,屯田,比例不定,按时轮换,屯田按分成上交粮食,以供守备军及官吏,养兵而不耗朝廷财力。

    可谓是一举两得。

    大明共有屯田兵近两百万之众,镇守天下,安定大明。

    军士为正军,其他的子弟称作馀丁或军馀。

    正军赴卫所,至少须有一名馀丁随行,以助生活。

    由于军户负担沉重,故多给有田地,且全免差役,而在营馀丁及原籍下的一丁亦可免差役,以保障其生活并供给正军之生活。

    正军身死,即以户中壮丁补充。请下载小说app爱读app阅读最新内容

    然卫所军士生活困苦,俗语道: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

    这般情况下,即便是大明初年,亦是有大量逃兵出现。

    因此有“根补“、“勾补“等方法。根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