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长孙_第369章:来自文人的反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69章:来自文人的反抗 (第5/8页)

书识字吧。

    这番说话,于理不合。

    所以文人欠缺的,一直就是一个大义的名头。

    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站在道德的至高点,习惯了站在光里。

    这也是为什么在太孙定下京师学堂后,虽有反抗,但意义不是很大。

    除了动用关系,让那些文人们撤走,就没其他举动了。

    连官员在朝堂上,都不敢开口。

    开口那人,即使被陛下直接问斩,也落不下个好名声。

    学堂根本不愁没老师,因为多的是连饭都吃不起的读书人。

    且因为除名的关系,已经没有人敢撤离学堂了。

    现在有了这番说辞。

    那就完全不一样了。

    或许有人觉得,这番说辞,并不是直接阻止,而是拖。

    拖个几年后,不是还得办吗?

    假若有人提出这个话题,那么他就没资格在这后院中。

    因为只要有借口把现在延缓,后面多的是各种借口。

    一直拖到这件事,再不被提起为止。

    “妙啊,大妙!之前咱们总是迷迷糊糊的,看不清个中局势,现在郑老一说,便就极为清晰明了。”

    “咱们读书,为的就是忠君报国,为陛下分忧。”

    “如此影响大明国祚之事,绝不能在现在这个时候施行,即便要做,依我所见,至少是十年往后的事情了。”

    一人提出,马上多人附议。

    后院的气氛,一下子就热闹开来。

    守得云开见月明。

    这番说词,即便是在朝堂之上,也绝对是站得住根脚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