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长孙_第205章:那可是我亲大哥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05章:那可是我亲大哥 (第3/7页)

就小了很多。

    随后便开始针对有可能需要建筑轨道的朝代。

    刘三吾提出:“轨道的作用,便是大量运送辎重所需,而建造在南阳,显然便是当时南阳需要。且既是在中原建造,则定然不止南阳一处。”

    “如此看来,铁断事所言的轨道,距今的朝代,当极为久远,依老夫所见,应当是在东汉,西汉。”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app爱读小说阅读最新章节。

    刘三吾的话,打开了翰林学士们的思路。

    刘三吾在现在的大明,可算是学识之最。

    要知道刘三吾入朝的时候,是在洪武十八年,由现在的兵部尚书茹瑺举荐,以‘文学应聘入朝’。

    且当时的刘三吾,已经是七十三岁的高龄,为入朝的时候,便就已经名满翰林。

    入翰林院后,便就相当于翰林院无冕之首。

    七十三岁的刘三吾,不但没有丝毫糊涂的征兆,还因博览善记,应对详敏,屡承顾问,悉多称旨,而被朱元璋重用,多次想其请教治国之道。

    只不过在洪武二十三年,授世子晋王经,吏部劾其‘怠职’,一度由翰林学士降为国子监助教,因其声誉,不久便官复原职。

    现在的刘三吾,已经是八十岁了,还能称得上才思敏捷。

    从这分析轨道的朝代之事中,便可见一斑。

    “西汉不可能,西汉缺马,轨道马车自然需要大量骏马才能拉动,骡车和牛车定然不行,唯有可能是东汉。”

    有精通西汉史学的学士,当即提出。

    诸多翰林学士,也是纷纷点头,这般看来,唯有东汉了。

    一番讨论过后,东汉的可能,却在不断的被排除,虽说有人提出假设,但其理由也站不住脚。

    讨论到这个点上,已经过了两炷香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