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40章:要钱还是要脑袋 (第2/9页)
就是从他开始。 以至于乞丐供奉朱元璋的愈来愈多,当朝皇帝,俨然是成立当朝丐帮的精神领袖。 凤阳花鼓很出名,然却是从朱元璋立国后才出现的。 老家凤阳人,因为跟随朱元璋打仗的关系,多是损失惨重。 而在立国之后,许多有关系的,便就拖家带口的跟着来了南京安定。 以至于凤阳本地及周边地区,越发荒芜。 为了让老家恢复生气,朱元璋便就迁徙了南富户十四万至凤阳,并严律私归者有罪。 由于连年征战,田地荒芜,凤阳地方流离失所沦为乞丐者甚众。于是移居于此的江南富户每至冬季必扮成穷家门人,藉行乞潜归原籍,久而久之竟以行乞为业。 其中凤阳花鼓更是传唱: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元璋,十年倒有九年荒,背起花鼓走四方。 而在这个其中,自然是不可能所有的老凤阳人,全都来了京师这边,多数选择还是留在老家。 乡土之情,古今皆是。 这也就导致了很多真正的凤阳人,也成了这乞丐中的一员。 这便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凤阳的乞丐,就连官府都得是小心翼翼。 为啥? 因为就这些乞丐中,许多都是跟朱元璋,或者淮西文臣武将集团,俗称老乡会,那可都是沾亲带故的。 基层的知县,官吏敢于欺压,过上一段时间,就有乞丐到京师告状去了。 这样的事,可不是说说,而是真实多例。 像是在京师住着的淮西文臣武将,听着小时候的伙伴,亦或是熟人,不但沦为了乞丐,还遭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