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0章:朱元璋遗诏 (第4/8页)
元璋起兵的时候,蒙元已经有些支离破碎,残余势力也成不了气候。 他所面对的陈友谅,早前不过一个小吏,张士诚更是盐贩出身。 下面率领的军队,也都是正宗农民起义部队。 最初大伙打仗的时候,几乎都是一窝蜂,哪有什么战术,战阵,计策的讲究。 拼得就是一个猛字。 也就是这般,像常遇春这样的莽夫,才能够一路莽下去。 打仗打多了,经验就丰富了。 不过在个人的性格上,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以,几乎都还是那个样。 匪过如梳,兵过如蓖,官过如剃,这样的情况,在古代是真实存在的社会现象。 军队的军纪主要在于对长官和律令的服从,并不包括对百姓的亲和。 事实上,大规模的劫掠在大部分时候,都被视为军队正常的福利,残暴却军纪严明的军队在古代屡见不鲜。 朱元璋最初的这些淮西勋贵的将军们,均是如此。 明朝的杀良冒功,在后世可是极为有名的,这股风气就是明初传下去的。 明初最狠的就是常遇春了,屠城,杀俘,杀降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已成常态。 朱元璋却从来没有因为这些事情,去责罚过常遇春,只是对其劝告,如果每到一个城池都进行大规模的杀戮。 那就算这个城市再多的人口,再广阔的土地,里面没有人,也只能是一座废城。 至于常遇春有没有听到心里去,恐怕是没有的。 连常遇春这样的顶尖名将都是如此,就不要去想象其他将领了。 现在明初的所有武将成员,并不像是一个军队,更像是一个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