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积粮万石,黄巾终于起义了_第八十六章 荀氏能有什么坏心思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六章 荀氏能有什么坏心思 (第2/8页)

意之后,次日朝议,董卓便将兖州的胜利宣告一遍,并对渤海王进行了一番大夸特夸,对于这位炙手可热的风云人物,百官也纷纷下场附议。

    夸赞渤海王是其次的,讨好董卓,才是主要的。

    然而,与过去褒赞完衔接封赏的过程不同,这一次,董卓突然换了议题。

    从赞渤海王,道贬冀州刺史贾琮上来。

    贾琮本就是袁氏派系,董卓要撤他的职,也没人反对,只是谏议大夫马日磾称贾琮并无太大过错,不如调回雒阳,给个闲职养老。

    平日里,董卓看不顺眼的人,拿掉就拿掉了,懒得和这帮老臣讲什么人情世故。

    但今日,董卓还有所求,于是先退了一步,同意了谏议大夫的提议。

    然后顺势引出下面的话题。

    “冀州刺史之位,咱纵观冀州,贤在渤海,不如,便以渤海国相,为新的冀州刺史!”

    此话一出,百官顿时明白,为什么董卓今日这么奇怪,竟然跳过了封赏环节,原来是转而封渤海王的人去了。

    一国之相,原是朝廷之臣,与国关系不大,但渤海国例外,因为渤海国相,是渤海王自己任命,朝廷承认的。

    百官心里都明白,这个渤海国相,其实就是渤海王的人,若是他为冀州刺史,那冀州岂不是……

    冀州,并州。

    脑筋转的快的官员,已经联想到了。

    而知情的荀爽和蔡邕,默契的对视了一眼,用神态与眼神交流着。

    蔡邕笑着点点头:恭喜慈明,荀氏出一栋梁之才!

    荀爽点头回应:过奖过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