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六十九章 深海雷场 (第4/4页)
通常这种生长锚,会每间隔1000米布置一个。 珊瑚光缆会在深度10~15米的泥沙层中,以每天300~500米的速度生长。 这种生长速度,其实要得利于转基因珊瑚虫的快速钻土能力,特别是在松软的泥沙层中,其几丁质组成的口器,可以迅速吞噬周围的泥土,从中获得需要的一部分原材料,构造出直径10~12厘米的蜂窝状珊瑚管。 而另一种转基因珊瑚虫,则会在这些珊瑚管中,开始生成一条条光纤晶体。 这种生物光纤组成的海底光缆,不仅仅可承载的信息通量非常高,而且具备自我修复的能力。 那每一个生长锚和生长节点中,都储备了不在少数的营养物质,也是促进珊瑚虫快速繁殖和构造光纤晶体、保护壳的重要因素。 通常情况下,生长节点的营养物质储备,足够构筑长度400公里的海底光缆。 现在海底光缆只是两个节点之间的连接,还没有从线状变成网状,因此剩下的营养物质,就是一种储备,可以用于后续的线路扩展和线路维修。 而为了保密,每一个生长节点都设置了自动毁灭系统,一旦出现什么意外,可以第一时间将节点彻底销毁。 其实现在海底的安全性还可以。 特别是水深超过2000米的海底,除了开采石油的海底钻井平台之外,潜艇也很少会下潜到1000米以下的海底,同样船舶抛锚的锚地,也很少在深度超过500米的海底进行。 这样一来,只需要避开钻井平台,一般不会被发现或者破坏。 反倒是浅水区域的海底光缆,在安全性上要差很多。 96. 岭南仨人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岭南仨人的智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