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2章 欲先取之,必先予之 (第2/4页)
们来说,这种精盐十分珍贵,但对于本宫而言,这不过是寻常之物,而且,要多少有多少。” 其实,早在他收购盐场之前,甚至制造铁皮炉的时候,提炼精盐的计划就已经在他脑中酝酿。 尽管铁皮炉和蜂窝煤,属于长期性的生意。 但,要让习惯烧木炭的大楚百姓,接受烧煤炭,终究需要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不出意外,将会十分漫长。 而且,随着北方的天气一天天回暖,失去取暖这一主要需求,短期之内,两者的销量极有可能会出现下滑。 这个时候,要想继续维持源源不断的财富积累,就必须更多的开源。 为此,楚嬴首先想到了提炼精盐这门技术。 顺城这片,作为北燕最北端的苦寒之地,可以说什么都缺,唯独不缺的就是岩盐。 这些粗粝又带有毒性的矿物盐,对于本地商贾来说,基本没什么太大价值。 可,落在楚嬴这种现代人眼中,这就是不可多得的宝贝。 利用竹炭制成的简易过滤装置,反复过滤,去除杂质和色素,再用化学手段中和微毒的酸碱成分。 这些不值钱的岩盐,立刻就可以变成价值十倍不止的精盐。 在生产力严重落后的古代社会,盐和铁,可以说是最赚钱的两门生意。 尽管楚嬴如今,已经有了一座灌钢法改良的冶炼工坊。 但炼出的半成品,除了打造铁皮炉和刀剑,他后续还有一系列安排。 比如,制作先进农具,建造水力作坊,甚至生产枪炮……这些都需要大量的钢铁。 以他们目前这点产量,自己尚且都不够用,自然更没有剩余拿出去换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