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83 (第3/4页)
样的父母才更合格? 最后她说:“江行烨,我有时候忽然觉得,其实和很多“普通”的父母比起来,你爸爸做为一个爸爸,已经算得上是优秀了。” 男生在电话那边顿了顿:“怎么说?” “最起码,在你幼小无知的时候,他教会了你正确的三观,塑造了你优秀的品格,他尊重你,给了你一个非常积极健康的成长环境,让你成为了一个性格健全且出众的大人。” “他虽然给你带来过痛苦,但那最起码是在发生在你已经成长的足够好,可以自己判断自我调节的年纪上了。” “他虽然不是一个好丈夫,但是在做父亲这件事上,他已经比周围百分之九十的家长都要出众。” …… 初愿见过很多父母,都是看不见孩子的人格权的。 他们总是强调家长的权威性,认为自己“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都多”,所以把自己的人生经验和价值标准强加在孩子身上。一旦孩子反抗,就会开始诉说自己抚育的艰辛,对孩子的能力和人格进行贬低,贬低程度远远大于“养你还不如养条狗”。 翻旧账、控制每件琐事、发泄负面情绪、道德绑架……这些日常行为,很显然大部分孩子都已经习惯了。 而这些原生家庭潜移默化带给你的影响,最终都会在你走出社会后变成一种负担和缺陷。 严以待人宽以待己这个标准,其实在父母身上体现的最淋漓尽致。 比如陈念,他就是父母控制欲下的牺牲品,爸爸mama的爱,就是他成长过程中最大的枷锁和痛苦来源。 初愿有时候想到这些事情,都会情不自禁地觉得,自己已经非常幸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