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57章 (第3/3页)
忙于政务并非高澄的托辞,回到洛阳的他立即前往中书省,以中书监的身份拟定政令: 规定食盐禁止私人买卖,盐商直接按市价扣除税金,直接兜售给各地官府商铺,官府商铺再继续以市价贩售给民众。 这一行为相当于产销分离,产盐的盐商不参与贩售,有官府这个大客户一口吃下,加快了资金周转。 而官府以市价代为销售,但进价已经扣除了税金,从而防范盐商逃税。 食盐也是硬通货,不愁销量。 无需担心积累大量食盐滞销的可能,大不了送来洛阳,让高澄充作军饷、官俸。 更无需担忧乡民老死不出乡这一问题,其他朝代说到底是民众贫困。 这一点在如今的东魏暂时不存在,虽然不可能人人都能得到最高额度授田,但是日子确实过得舒适。 有了盈余之后,也会产生贸易需求。 其它朝代穷得两股叮当响,往县城跑什么。 高澄没有让商铺派人下乡兜售,在市场销售有市司、税吏等人的监管,所贩价格大体能维持市价,真要下乡售卖,谁知道能喊出什么价格来。 不必无视底层民众的生存智慧,纵使没时间进城,他们也会组织信得过的人统一进城购买。 他们或许缺乏长远目光,但小人物的小聪明从来不会少。 高澄考虑过是否明文推动这一行为,然后将这一类人任命为乡吏,从而使得权力下乡。 但仔细思考一番后还是放弃,暂时莫要把士族们逼迫过甚,钝刀子割rou,慢慢来。 而且这一行为带来的可能后果也值得好好思量。 高澄为了防止出现胥吏牟利的可能,在充分考虑到如今的食盐市价,特意为食盐暂时恒定了一斗20钱的价格,只做薄利多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