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74章 (第2/3页)
说道: “我听侍卫说,这少年与我们兄弟前后脚来的,在外边等了许久。” 面对高澄的疑惑,王纮解释道: “世子一早招见三位高将军,自有大事商议,纮不敢打扰。” 第二百二十八章 卢氏北祖 王纮是个聪明人,否则东柏堂死的为何是纥奚舍乐,却不是他。 当然,无论如何也比某两位宰辅之才要好。 高澄与他一番交谈后,对这人的聪明印象更是深刻,这一瞬间他改变了主意。 “师罗机智,当为僚佐。” 高季式闻言瞥了一眼高澄,高澄没好气道: “子通不滥饮,亦明至理。” 高季式这才挠着脑袋嘿嘿直笑。 这模样落在高澄眼里,终于使他知道了自己在妻妾面前不好意思时,挠头的坏习惯究竟从哪学来。 由贴身侍卫改为幕府僚佐,王纮没有什么不满,他虽自幼习练骑射,但更为爱好文学。 入高澄幕府,有他看顾,弃武从文,对王纮来说并非难事。 他没问在幕府的具体职位,一口应了下来。 高澄不可能给他太高的起点,如今的幕府不是在河北信都、邺城时的草台班子,那时候反正没多少人,任免随心。 正手给20岁的杨愔主薄,反手给17岁的崔季舒司马,当时幕府长史还是醉死的孙搴。 如今必须要顾及一众旧人的心思,哪怕进了洛阳后,孙搴被高欢征召,高澄升杨愔为长史,补陈元康为主薄,那也是对方已经担任了高敖曹的司徒府主薄一职。 而另一位同时期被从司马子如府上挖来的赵彦深,哪怕高澄明知道对方是唯一善终的高齐宰相,也选择让他从幕府文吏干起,只不过提拔速度确实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