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00章 (第1/3页)
这一年,高欢妾室游娘诞下一子,即第十子,高欢为他命名为高湜,而历史上的高老十,却因生母小尔朱进了高澄的家门,也不复存在。 太昌八年(539年)的元旦,如期而至,高澄为诸弟请勋,元善见下诏,册封高欢七岁的第三子高浚为永安郡公、七岁的第四子高淹为平阳郡公、六岁的第五子高浟为长乐郡公、四岁的第六子高演为常山郡公、四岁的第七子高涣平原郡公、三岁的第八子高淯为章武郡公、将满两岁的第九子高湛为长广郡公。 加上多年前被送来洛阳时,授予太原郡公的高洋,高家诸子仅高澄与刚出生高湜尚未获得爵位。 当晚,渤海王府摆设酒席,高澄大宴宾客,以庆诸弟受封。 数日后,高欢派来信使,命他巡视梁魏边境,而高欢本人也将重回河北邺城暂住。 正月初十,一切准备妥当,高澄依旧由护军将军王士良代领禁军,由司州牧可朱浑元领部曲守备京畿地区,以尚书左仆射高隆之与右仆射孙腾主持尚书省,而中书省则交由新任中书令司马子如。 为了将岳父卢道虔调离幽州,高澄与高欢商量后,决定用并州刺史一职交换,而原并州刺史司马子如,则在段荣病逝后,被派来洛阳,继任中书令一职,协助中书监高澄处理事务。 高澄将洛阳诸事安排妥当以后,携带家眷及一众兄弟,由洛阳所驻京畿军与亲卫护送,启程南下。 他并没有想过要将高洋留在洛阳以作试探,看对方是否会私自结交大臣。 因为这种做法根本就没有意义,无论高洋怎么表现,高澄都不会放心,又何必多此一举,去给高洋一个犯错的机会。 如今高洋年岁渐长,高澄为他提供丰盈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对他严格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