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75章 (第2/3页)
在高欢随时可能西征的情况下,恼羞成怒与高澄摆开阵势干一仗,徒增伤亡。 他是个拿得起,放得下的人,既然有了决断,便立即命人传信于谨退兵。 宇文泰有意识的阻隔骑兵与步卒之间的联系。 回师关中后,宇文泰并没有将军队带回长安,而是屯驻灞上,掏空家底给东征部队发赏,这才稳定住了军心。 但也只敢放骑兵归家休憩,步卒无论如何也不敢放归。 说到底,还是高澄在战场上那番质问的杀伤力太大。 严厉指责宇文泰为了个人野心,放任关中出现人相食的惨剧。 宇文泰都能想象到这番话传回关中,经历了人相食的浩劫而侥幸存活下来的百姓,会如何看待自己。 他就不明白,高澄打个嘴仗而已,怎么就找到这样一个角度。 而高澄此刻也在懊恼之中: 自己为什么非要出这次风头。 高澄一言吓退宇文泰的事迹被回师的窦泰所部带回了晋阳。 中低级将领及底层士卒不明白高澄与宇文泰之间的心理博弈,只以为西贼无胆,因而越发骄狂轻视。 高欢及大将们倒是清楚原委,但毕竟是宇文泰栽了跟头,便也觉得他不过如此。 尤其是高欢,在他看来,宇文泰尚且不是高澄的对手,又如何能与自己比较。 高欢从来没有怀疑过高澄的能力,但也从未觉得他的能力强于自己。 无论是谁,经历了高欢的成功,确实很难认清自己。 这是常理,人在志得意满的时候,谁又看得见自己的缺点。 非得载个大跟头才能醒悟过来。 原本就比历史上更为骄狂的晋阳大军,因为高澄一言退敌的事迹,愈发轻视宇文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