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北魏末年_第393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93章 (第3/3页)

往往却知根知底。

    崔暹很清楚崔甗之子崔赡的才学,可定州科举他实在插不上手。

    且不说厍狄干会不会买他的帐,就连厍狄干自己想定崔赡为经典科第一都不能称心如意。

    真到京试策论的时候,凭崔赡的文采与在广州主政的经验,未尝没有可能夺一个经典科魁首。

    真要有那一天,崔暹甚至都能想象崔甗的得意模样,这比杀了他还要难受。

    手执录取名单久久沉吟不语的崔暹终于下定决心,必须要毁了崔赡的前程,最好是顺手将崔甗愉悦送走。

    平心而论,崔暹并非心胸狭隘之人,当年他向高澄举荐邢邵,但邢邵入府后却与高澄数次提及崔暹的短处。

    小高王其实对此并没有多少意见,人无完人嘛,不管是崔暹身上的缺点,还是邢邵背后说人是非的习惯。

    但高澄还是借机大发雷霆,对邢邵厉声呵斥,事后又故意与人声称要将邢邵逐出洛阳,永不录用。

    邢邵原本都已经收拾好行囊,准备归乡养老。

    又是高澄暗中授意,让亲信将此事传扬出去,崔暹得知后感激涕零之余,亲自登门为邢邵求情,才让为他愤愤不平的小高王消了气。

    这件事情过了一段时间,高澄又唤来了邢邵,当着全体幕僚,郑重向邢邵道歉。

    高澄十分懊恼与自责,他表示自己由于对崔暹爱护太甚,情急之下,失了分寸,如今反思过后,才惊醒过来:

    若是有人只是直言亲信的短处,他尚且不能容忍,往后又有谁敢当面指出自己的过失。

    毕竟是十一岁就与晋州高公比美的小高王,一篇《邹忌讽齐王纳谏》烂熟于心,又怎么会遮蔽言路。

    当时远在晋阳的高欢听说高澄演的这场戏,对此拍案叫绝。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