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一章成为李月圆后,我和李白双双顶流了(四十五) (第2/4页)
杜子美的后半生过于凄苦,过于令人心疼。 最畅快恣意的两年,不应该因她的存在而被剥夺。 荪歌声音里的郑重其事和悲悯,让李白动容。 悲悯? 这一刻,李白隐隐觉得,也许在初见,阿月就预见了杜子美的一生。 充满波折,让人心酸的一生。 可他不知,出身如此清贵的杜子美,意气风发衣食无忧,为何会令阿月产生悲悯。 他的阿月,究竟是什么人? “既如此,那便一起吧。” 闻言,杜甫大喜。 “能与仙人同游,是杜某一生之光。” 只有荪歌知晓,这句话几乎一语成谶。 有了李太白松口,杜子美欢天喜地的收拾行囊,正式开始了三人同行的日子。 圣人言,三人行,必有我师。 可到了他们这里就变成了三人行,必有一迷弟。 寻仙访道,采折瑶草,一同造访了王屋山阳台观。 阳台观依旧,烟云了然,仙气弥漫,可当初那位智者早已逝去,恒久的留存于李白的记忆中。 望着高耸入云的王屋山,望着似来自天际的水流,就仿佛与李白记忆中那位老者融为一体。 心潮起伏,李白挥墨。 “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何穷。” “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 李太白的草书如他的诗,豪放俊逸,雄浑之余又不失飘然仙气,高出尘寰。 荪歌长舒一口气,心中满是惊异和佩服。 上阳台贴,就此问世。 杜甫亦难掩惊艳,李太白不愧是大唐的谪仙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