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1  (第1/4页)
    极受百姓拥戴,且蜀地临近大理,两地息息相关,无疑他才是最适合前去镇守大理的人。    再者,若是派了其他人去,他多少有些怕其借军队势力占地为王,而穆淳,本就是有封地的人,待他将大理治理好了,也无妨将他的封地扩大一点。    或许将来,大理会成为蜀地的一部分。    即便如此,他还是不考虑将穆淳先召进京来,让他面见自己。    想到此,指尖漫过一丝冰凉,宜妃温声问:“陛下,您怎么了?”    皇帝回过神,轻声一笑,侧过脸注视着躺在身旁的女子:“想起一些事,有些担心罢了。”    宜妃眼波一转,指腹温柔地抚过他的脸,安慰道:“会没事的。”    几日后,蓟崇将征调的士兵名单送至兵部,谁知项颂良早已在兵部等候了。    兵部一个新升上来的主事打开名单第一折瞥了一眼,笑道:“这里面的人下官认识好几个,都是刺头,打架斗殴不服管的样样都占了,蓟大人果然深谋远虑,将他们调离了京城,也好吃吃苦头,长长记性。”    蓟崇锐利的眼风一扫,那主事立马吓得禁了声。    项颂良起身一福:“既然蓟大人有要事,项某便不在此多做叨扰了。”    蓟崇皱眉道:“项大人慢走,不送。”    谁知第二日,一道圣旨便送入了蓟崇府中,旨意的大致意思是,为防止军队抵达大理后招来混乱,不利于朝廷对大理的掌控,出兵大理的将士务必要认真择选,有不良记录者、不服管者、易临阵脱逃者皆不得被选入出征军队中。    圣旨的末尾有一句,“所交之事,朕必躬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