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章 执掌锦衣卫 (第2/4页)
候着,崇祯迫不及待地催着傅斯年快说。 傅斯年组织好语言,先告罪道: “陛下,我后面的话,有些可能不那么中听,请恕罪。” 崇祯急道:“你快说,别卖关子!” 傅斯年清了下嗓子,开始了分析:“要说咱大明为何穷,还得从太祖朝说起。” “太祖爱民如子,定下了极低的税赋,并且为了保护农家的地位,施行重农抑商的政策,这在大明的初期,是很有效的手段。” “但是时移世易,到了隆庆年间,这套办法很明显已经不符合国情了,所以才有隆庆开海。也因此,我大明的岁入剧增。” “农业是国家稳定的基础,而工商业才是致富的手段。咱不能总觉得经商是低买高卖,盘剥劳动价值。反而是商业促进了商品流通,让许多货物可以远销外地,创造更多价值。” 崇祯皱着眉,看来并不完全认同。 那毕竟是洪武大帝定下的调子,子孙后代早就形成了固定的认知。 但出于对傅斯年的信任,崇祯示意他继续说。 傅斯年知道要改变人的观念非常难,也没指望立即扭转崇祯的看法,先着眼当下吧。 “当然,想改变经济结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先说眼前。朝廷没钱,是因为征税的主体不对。我查过近几年的岁入统计,农税占据了七成以上。” “缴农税的都是些什么人呢?那只能是农民,因为官绅不纳粮!说白了,朝廷主要是从穷人身上收税,富人的税却是基本收不上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