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11 (第3/4页)
4.这会儿的宰相是王旦,寇准被罢相了,不过目前做的是枢密使,还在朝中,也是很有话语权的()。 第六十五章 判定此试卷所属为陆辞后,他们心弦一下提起,紧张地审阅起这数十张试卷来。 读完之后,他们一直提着的那口气,就不知不觉地散了。 就这几篇中规中矩的文章……压根儿就不足为惧。 哪怕摒弃南人对北人的偏见和敌意,这诗赋固然做得漂亮,但策论的文理方面,却犯了避重就轻、引据不到的明显缺陷,还写得有些仓促,使其挠不到痒处。 只能当得起‘比下有余,比上不足’的评价,而完全和‘惊艳’沾不上边。 这对他们而言,显然更好。 要是盛名在外的陆辞,此回省试中写得一手叫人判案叫绝的秀丽文章,他们还联手将分数压低的话,势必遭来北人的不满。 若被御史台的人盯上,把他们小心思公之于众,加以弹劾的话,那才更叫人焦头烂额。 如今这样,就好办多了。 二人虽分居二室,却有着将陆辞的评级压下的默契。 在读过几遍后,他们就毫不客气地写下了简单评语,将缺点放大和强调后,皆给了“中次”的评级。 毕竟这一届举子们多在偏重时务的策论命题上折戟沉沙,就把这份放平时只能道句尚可的作品,给生生衬托出来了。 这评级虽略微偏低,但他们心知肚明的是,自己有意拉低,而身为主司的刘筠势必也有意拉高对方的分数。 做最后评等时,刘筠纵为主司,也必须将他们的意见参校在内,做出折衷。 这么综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